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正文

肖星被提起公诉!

又于余数同转者,警令有力,同助成心,了所缘故。

……器界即是第八识见分所变现之相分,非离第八识而独在,故成唯识。备万理而无妄,具众德而恒如,是故万化以之行,百物以之成,群有不起于惑,反之明觉,不亦默然深喻哉。

肖星被提起公诉!

而取境之识,是执心故,即妄非真,云何而可不空?若以妄识,认为真心,计此不空,是认贼作子,过莫大焉。  寻伺二数寻伺通相,唯是推度。即此净势,叶合于心,而共趋所缘者,是名信故。意识常现起,除生无想天,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赖耶缘起正是藏识断染得净解释意识层面由迷而觉的转依过程。

如此既有物相存,则时相、空相乃缘物相俱起。故想者,实未出诸口之名言。(28) 吾人生生之灵窍,生天生地,生万物,皆由于此,故谓之天下之大本。

(19)这也意味着精灵跟神、魂、神明、虚明、通灵乃是一类现象,而有别于形体、体魄、血气一类现象。(16)钱明编校:《新编王阳明全集》卷四十,第1604-1605页。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今人不会宴息,夜来不是昏睡,即是妄思魇寐。

又问人睡熟时,良知亦不知了。无运用,则亦无以见其所谓条理者矣。

肖星被提起公诉!

(11) 这段长文揭示了造化的精灵在宇宙之中的特殊地位。方之于烛,烛麋则火不居矣。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若草木瓦石之类,亦有良知否?先生曰,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

(33) 就人我、人物关系看,精灵、灵气乃是感通、感应的枢机,灵气不是血气,血气乃是每个生命体之内流通的,它有着明确的界限,而灵气则是普遍的、弥漫于天地之间的精神力量。从古以来,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皆此一灵而已。(33)对阳明一系的调息工夫之研究可参见钟彩钧《王龙溪的本体论与工夫论》,《东海中文学报》2010年第22期。自其常静而言之谓之体,自其常动而言之谓之用。

(《传习录》267:326-327) 这里再次显示出良知与造化同步的现象:夜来,万象形色俱泯,人之孔窍随之闭合,而良知亦收敛凝一,而至白昼,万象形色分明,人之孔窍随之敞开,而良知亦妙用发生。夫其本体之通灵如此,而其变态之神妙又如此,则所以为是物者,必不囿于形体,而非粗浅血气之为。

肖星被提起公诉!

如何无良知?又如人参能退邪火,便是遇君臣而知义。(37)从阳明良知之为造化的精灵的论述看,冯耀明先生的这一看法值得重视,良知作为精灵之气确实即是一生生的功能性,在此意义上,良知不是一知性概念、不是一意识现象。

气是魂,魂者神之盛也。显然精灵是与气相关的,实则精灵即是精气。‘阴阳之交者,阴阳,则天地也。这套心学范畴极容易与近代主体性哲学、意识哲学接榫,主观唯心主义、现象学也成了框定阳明心学属性的常见格套。不知学之人,欲速躁进,履声铿然,如石委地,疾趋重跨,是谓以魄载魂,则体堕而神滞。毫无疑问,阳明文字中对良知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的描述,跟庄子有情有信之道的创造性观念是颇为相似的。

那么,良知之为心的现象,究为何种之存有?它是今天意义上的意识现象、心灵现象吗?冯耀明先生最近提出王阳明的良知概念不能被界定为任何种类的知识和认知能力、觉悟和体悟能力、或直觉和神秘感受,良知在根本上就不是一知性概念(epistemic concept),良知乃是一生生的功能性,它能存藏太虚中的生生的性能,及藉人的心灵作用和外部行动而运转此生生的性能至宇宙万物之中。阳明曾用几(见在的几)来描述这种天理流行、良知萌动的态势。

如何又说此良知是人得其全、物得其偏者?这完全是将良知视为一种感应能力、一种性能。若识得时,何莫而非道?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所以不同。

⑥ 可见,形体与精灵相会才能构成生命乃是儒道两家对生命现象的基本理解,毫无疑问这一理解源自《周易》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的生命观,王弼对《系辞》这一说法注曰:精气絪缊,聚而成物,聚极则散,而游魂为变也。灵有灵动、灵活、灵机、灵觉、灵明、灵知之义。

职是之故,阳明心即理之心与理不应单纯作现代意义上的意识主体与理性原则看,这心与理都是连着气而一体同在的,理不过是气之流行过程之中脉络分明而已。实际上,阳明论天道、良知、仁理、天命、太极、易、诚、中这些存有的终极范畴,均不从实体(substance)、存在者(being)着眼,而是从过程(process)、生成(becoming)加以描述。此窍方其未判之先,混混沌沌,中涵动静之机,摩荡既久,自此生天生地,生万物,故太极生阴阳,太极即在于阴阳之中,阴阳生五行,阴阳即在于五行之中,五行生万物,五行即在于万物之中。有了以上对精气聚而为物以及精灵、灵气观念的分梳,阳明的生命观就不难理解了。

(23)《东游会语》,《王畿集》卷四,第85页。进入专题: 王阳明 。

这是《管子》之《心术篇》与《内业篇》两篇经常出现的说法:虚其欲,神将入舍,扫除不洁,神乃留处,德者,道之舍,心也者,智之舍,敬除其舍,精将自来,精之所舍,而知之所生。)龙溪斥之为后儒之余唾,并称天根与天机名虽异而实则一。

吾之精灵,生天生地生万物,而天地万物复归于无。良知、独知之体作为几,其常寂常感、常虚常灵、常微常显、动而无动、有无之间之性状更能彰显天根、道心、良知之动静一如、即体即用的活泼性、灵动性,这是一种自做主张、自裁生化力量,一种善念恶念未分之前的性体、心体呈露之动能与生机,占此先机,工夫即是根本工夫,就不会落入后手,就会免于念后用功、追风逐电、疲于奔命之困扰。

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在造化统体而言,谓之鬼神。为何人的良知是造化的精灵?此涉及阳明的心灵观。⑩这些说法有助于我们确切理解王阳明造化的精灵生天生地之含义。

(29)查铎撰:《毅斋查先生阐道集》卷七,《四库未收书辑刊》,第7辑,第16册,第537页。真阳之气,即真阴之精之父。

朱子就明确说过:生天生地,成鬼成帝,即太极动静生阴阳之义。(28)查铎撰:《毅斋查先生阐道集》卷五,《四库未收书辑刊》,第7辑,第16册,第494页。

后来禅宗亦有有物先天地的说法(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24) 良知是造化之精灵,吾人当以造化为学。

有话要说...

最新文章